
2008年12月1日,著名环境法学者、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梓太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杨华博士莅临文法学院。张梓太教授就目前环境法的热点问题为我院师生作了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法学院院长李光禄教授主持,文法学院法学系教师、在校硕士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到会聆听。
张教授首先强调全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要找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除具有与其他国家一样的在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因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原因。其中,文化是致使环境问题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在解决了文化问题的同时发动以上三个方面的力量才能最终解决环境问题。同时,技术、资金、人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张教授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应发动立法者、司法者、市民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适度法典化是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模式。环境审判机构的建立,环境诉讼程序及环境诉讼主体资格的确立,受案范围的划分是环境问题在司法方面的主要障碍。他认为多维社会结构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发动市民社会这一第三种力量。当然,他认为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国环境问题的真正解决任重而道远。
报告会后,张教授就同学提出的诸多疑问进行了耐心风趣地解答。李光禄院长对张教授的精彩报告作了点评。
作者:秘明杰、李秀丽
张教授首先强调全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要找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除具有与其他国家一样的在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因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原因。其中,文化是致使环境问题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在解决了文化问题的同时发动以上三个方面的力量才能最终解决环境问题。同时,技术、资金、人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张教授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应发动立法者、司法者、市民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适度法典化是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模式。环境审判机构的建立,环境诉讼程序及环境诉讼主体资格的确立,受案范围的划分是环境问题在司法方面的主要障碍。他认为多维社会结构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发动市民社会这一第三种力量。当然,他认为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国环境问题的真正解决任重而道远。
报告会后,张教授就同学提出的诸多疑问进行了耐心风趣地解答。李光禄院长对张教授的精彩报告作了点评。
作者:秘明杰、李秀丽
来源:文法学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